刘暐:副主任医师,硕士,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,尤其在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与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。他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,并积极参与多项临床药物观察实验,及时总结经验,已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,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占5篇。他参与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,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冠心病、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。同时,对于合并肥胖、高尿酸血症、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流感、眩晕、失眠、焦虑、抑郁等健康问题也具有诊治经验。
健康提示:每周日下午,患者常因高血压引发的眩晕而来咨询,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健康困扰。在中医理论中,眩晕被概括为“天旋地转”,其治疗体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。中医通过调整人体整体的失衡,达到身心和谐的效果。
一、中医视角下的眩晕
中医典籍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,强调了肝阳亢盛与眩晕之间的关系。中医认为高血压引起的眩晕本质上是“风气内动”,通常有三种典型证型:
1. 肝阳上亢型
症状特点:面红目赤、易怒、头痛。病机分析:长期情绪压抑或肝肾阴虚,导致肝阳亢盛,气血上冲。
2. 痰浊中阻型
症状特点:头重如裹、胸闷、恶心。病机分析:脾胃运化失常,导致痰湿生成,影响清窍。
3. 气血亏虚型
症状特点:劳累后眩晕加重、面色苍白、心悸失眠。病机分析:心脾虚弱致使清气不足,脑部得不到滋养。
二、中医特色治疗方案
多维度调理方案包括:
1. 经典方剂
2. 经络外治法
- 耳尖放血疗法:可快速缓解急性眩晕。
- 太冲穴-涌泉穴对刺法:有助于调节身体状态。
三、健康生活方式建议
四、注意事项
- 急性眩晕应排除脑血管事故。
- 中药需连续服用2-3周遵医嘱,不可随意更改药方。
- 舌苔黄腻者应慎用温补药材。
-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,关注自身变化。
中医治疗高血压眩晕症并非仅仅是抑制症状,更在于全面调理,使血气畅通。建议患者在918博天堂的专业中医师指导下,根据个人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,让这千年智慧助您健康常在。